《台北‧士林》士林站林家蔥抓餅-士林站數十年銅板美食 簡單雋永回味無窮

Jun這種老家在士林、高中也在士林念書的士林仔,對擁擠夜市的人山人海又愛又恨,實在沒那麼多時間和觀光客排美食小吃,反倒每天上下課都會經過,捷運士林站一號出口的「士林站林家蔥抓餅」,抓餅內九層塔混蛋夜的迷人香氣、鐵夾拍抓蔥抓餅的鏘鏘聲,才是我的日常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

Jun這種老家在士林、高中也在士林念書的士林仔,對擁擠夜市的人山人海又愛又恨,實在沒那麼多時間和觀光客排美食小吃,反倒每天上下課都會經過,捷運士林站一號出口的「士林站林家蔥抓餅」,抓餅內九層塔混蛋夜的迷人香氣、鐵夾拍抓蔥抓餅的鏘鏘聲,才是我的日常。

大安區成功國宅旁巷子裡,有一間不起眼的紅色招牌麵店,每到中午用餐時段,無論頂著酷暑或濕冷寒流,來客絡繹不絕大排長龍,沒有排隊還吃不到,這就是「川味麵典」,一間賣著香麻不辣担担麵、令挑嘴日本人推薦的川味小店。

遼寧夜市又有海產一條街的外號,華燈初上時人潮越來越熱鬧,經營20多年的「鵝肉城活海鮮」是規模最大的人氣店家,外觀流光溢彩、店前如漁市海產攤,羅列當日從宜蘭大溪漁港直送的現流海鮮,鮮活食材加上店家好手藝,擄獲不少資深老饕的心,就連輝達總經理黃仁勳都是座上賓。

創立於1971年的「台北東一排骨總店」,以復古夜總會風格的傳統排骨飯聞名,很多人誤以為這裡原本就是舞廳,其實是訛傳~來自台中的廖老闆夫婦覺得,除了真材實料的餐點外,還要有些吸引人的噱頭,「在紅包場吃一碗蝦趴排骨飯」陪伴台北人走過半世紀。

西門町是台北最早商業區之一,不僅街邊零售店家、流行服飾與小吃林立,更有不少公司商號創造大批外食剛需,應運而生不少名聲卓越的知名快餐店。
1955年創立的西門町「玉林雞腿大王」,美味有口皆碑,雞腿、排骨獨門秘傳炸粉、二次油炸酥脆可口,是許多老台北人心目中第一名的炸雞腿飯,也是我人生某個階段的回憶。

南機場夜市巷子裡的「臭老闆現蒸臭豆腐」,原本是在地人口袋私藏名單,沒想到後來被鼻子靈敏的米其林美食密探嗅了出來,臭香不怕巷子深,頓時人氣暴漲,成為來南機場夜市不可不吃的美食。

從小吃店到現今併了三間店面的「吳家牛肉麵」,與「粟家」、「志明」、「金春發」併稱北投四大牛肉麵,黃金三角窗店面前人潮洶湧堪稱地標,曾受韓國美食達人白種元推薦,在日韓觀光客當中更是朝聖美食等級,今天就來嚐嚐!

位於條通巷子的「爆汁老上海生煎」,是老闆陳禹聰遠赴上海拜師學藝的正統上海生煎,與我們常吃煎包不同,上海生煎包皮薄底脆、汁濃飽滿,份量精緻小巧,在台灣相對少見,老闆加入自己的創意,研發出吸睛度爆表的七彩煎包,瞬間成網紅打卡名店。

大北路和大東路口仍是我熟悉的樣貌,老冰店建發號、滿佳香傳統早餐,以及鐵皮屋下的「日式小攤」,老士林人敢保證,是我從小吃到大的30年老店,「日式小攤」是樸實台式日本料理,生魚片、手卷、鍋燒烏龍,也許不那麼正統、說不上美味,卻是陪伴在地人長大的老味道。

說到士林夜市扛霸子小吃,不能不提「豪大大雞排」,最早在陽明戲院前一個小炸物攤,天藍色底白字招牌很有辨識度,那時來逛士林夜市,標配人手一份超過30公分的大雞排,不誇張的說,每個士林人童年,幾乎都有一塊「豪大大雞排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