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北‧松山》金林三兄弟藥燉排骨-從藥燉排骨到臭豆腐 補了身子也暖了心

早期閩南人來台開墾,氣候濕熱、勞動繁重,身體吃不消,於是開始以當歸、黃耆、熟地等中藥燉煮肉類進補,最終形成我們常見的藥燉排骨,在國際遊客喜愛的台北松山饒河街夜市,有兩大藥燉排骨名店,米其林推薦的「陳董藥燉排骨」,以及另一間也很好評的「金林三兄弟藥燉排骨」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

早期閩南人來台開墾,氣候濕熱、勞動繁重,身體吃不消,於是開始以當歸、黃耆、熟地等中藥燉煮肉類進補,最終形成我們常見的藥燉排骨,在國際遊客喜愛的台北松山饒河街夜市,有兩大藥燉排骨名店,米其林推薦的「陳董藥燉排骨」,以及另一間也很好評的「金林三兄弟藥燉排骨」。

在台灣,每座城市都有代表的麵食,讓我們一吃就知道來自何方:台北的傻瓜乾麵與切仔麵、宜蘭的麻醬麵與炸醬麵、台南的擔仔麵與鹽水意麵,今天我們吃位於台北臨江街夜市口的「老店頭台南意麵」,雖然落腳台北數十年,那股令人懷念的台南味,卻始終沒變。

台灣人對月亮蝦餅並不陌生,只要是泰式餐廳乃至生猛熱炒店都能在菜單上看到,但你有在夜市吃過嗎?板橋湳雅夜市的「成銘月亮蝦餅(湳雅店)」是一間在地隱藏的美味,要不是網友專業推薦,我自己可能不會主動試試,畢竟他是如此不起眼,卻又是如此美味。

從前我很喜歡湳雅夜市中段的「板橋小籠包」,它並非一般江浙餐廳那種優雅的小籠湯包,而是某種更接地氣、注入庶民靈魂的大塊頭厚實湯包,皮厚、肉濃,咬下肉汁橫溢好不過癮,吃個幾顆就可以飽很久,是湳雅夜市的招牌美食之一。

後站商圈不講求「美」,而是「真實」,這裡是市井小民的生活日常,是阿嬤媽媽拉著買菜車補貨的地方,也是許多小老闆們堆疊的夢想,藏在五金百貨與服飾鞋類批發的巷弄之間,「大稻埕魯肉飯」講求實吃實在,在後站屹立60年,用登上國宴舞台的銷魂滷肉飯,為這些築夢踏實的小店加油打氣!

復興北路興安華城附近,有間備受運匠大哥、熬夜趕稿的設計師與加班回家的夜歸人推崇的宵夜「福德涼麵」,老字號涼麵店以24小時營業、平實價格和獨門炸醬、榨菜肉絲口味涼麵而聞名,還有那碗甜甜的三合一味噌湯,這組合不出錯,且永遠在身邊。

2005年起,作為國際都市的台北舉辦「台北牛肉麵節」,評選上百家台北牛肉麵,位於遼寧街附近的「林東芳牛肉麵」每每榜上有名,這是間超過40年的老字號,自創辦人林東芳的母親傳承至今,飄香三代的好味道值得嚐嚐!

但許多人仍基於情懷稱那塊黑土地為「北大荒」,尤其退守台灣的東北老鄉們,也許對他們來說,那片記憶中尚未開發的肥沃黑土地,代表仍擁有無限可能的鄉愁吧,南港有間民聞遐邇的麵食店「北大荒水餃店」,1990年開幕至今,以拳頭大的水餃和別具風味的滷菜打響名號,是來南港不可不吃的超經典。

「新龍門客棧」這部電影當年有多紅?票房狂掃就連錄影帶出租店都備貨不及,主演的張曼玉、梁家輝、林青霞、甄子丹等,而今都是影壇大咖中的大咖,提到他們的經典角色一定少不了這部,華人武俠片名作中的名作,台北有間老字號外省餐館,無獨有偶也叫「龍門客棧餃子館」,卻是以1967年的第一代「龍門客棧」電影命名。

離沿海產地兩百多公里的台北南機場夜市,開業40年的「饗咬好佳蚵嗲」老闆每天清晨收攤後,就趕往市場採購剛送達最新鮮的東石鮮蚵,本是嘉義人的老闆自然不會讓家鄉小吃丟了面子,是南機場夜市代表性的美食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