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北‧中正》來來水餃店-爭議不斷評價兩極 南機場夜市50年眷村餃子館

為什麼眷村的餃子名氣大?俗話說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」,中國大陸南稻北麥,以小麥和成麵糰包餡製成的餃子,是北方人逢年過節家戶必吃的傳統小食,國軍撤守台灣後北方軍民將這這食俗在小島落地生根,各傳統眷村區週遭都以水餃、麵食聞名,如台北城南的南機場夜市三大水餃之一的「來來水餃店」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

為什麼眷村的餃子名氣大?俗話說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」,中國大陸南稻北麥,以小麥和成麵糰包餡製成的餃子,是北方人逢年過節家戶必吃的傳統小食,國軍撤守台灣後北方軍民將這這食俗在小島落地生根,各傳統眷村區週遭都以水餃、麵食聞名,如台北城南的南機場夜市三大水餃之一的「來來水餃店」。

走進湳雅夜市不遠處,你會被熊熊烈火烤炙著的「石頭香真珠玉米」所吸引,這是許多板橋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炭烤石頭玉米,炭香四溢、聲名遠播,不僅在地人喜愛,就連外地人也常被吸引,老闆娘記憶力很好,甚至點單後隔20分鐘回來取餐,刷臉就能認得客人,有夠厲害!

板橋湳雅夜市的扛霸子「王記好吃麻油雞」,是冷天的救贖,每每寒流來襲時總是大排長龍,一大鍋麻油香氣濃郁卻不油膩的麻油雞,在寒冬中是最誘人的存在,湯頭濃郁、雞肉鮮嫩且入味,吃起來好不過癮,難怪是湳雅夜市人氣強強滾的美味小吃。

俗話說「好吃不過餃子」,水餃這種簡單美味的庶民美食已傳承一千多年,麵皮包餡、形如元寶,也有著發財的寓意,餃子料理方式多變,可以拿來製作成蒸餃、煎餃或湯餃,寒冬一盤剛起鍋熱騰騰餃子與熱呼呼酸辣湯,絕配組合溫暖人間。

新北三重的大同南路市場,有一間歷史悠久的鹹粥店,店頭招牌簡單就寫著「鹹粥」二字,以及和鹹粥一起賣的其他炸物,在地人習慣逛個市場順便「來一套」吃早點,簡單雋永的油蔥蝦米鹹粥,配上燒肉、豆腐、雞捲、蚵仔等傳統台式炸物,就是豐盛早餐,沒有名字不曉得怎麼介紹,大家約定成俗,稱其為「三重無名鹹粥」。

台北大橋,連接了台北城與外縣市,每天清早一車又一車的南部鄉親進城打拼,為正準備起飛的首善之都添柴加火,粗工重活容易消耗體力,因此台北橋頭攤販小吃,多為可以快速補充熱量的米糕、肉粽、菜飯等,而且還是南部口味,直至今日仍是大橋頭的美食特色,如米其林推介超人氣的「大橋頭筒仔米糕」,但今天要介紹的是另一間從凌晨開到早上、只有老台北才知道的「台北橋頭筒仔米糕」。

芝山站旁的「冇𠕇有麵擔」是許多人的回憶,也是我的,只不過幾年前小店改頭換面連名字都改了,似乎不再是原來那間,我與回憶的連結切斷,失落了好幾年,直到因為工作關係,常跑遼寧夜市吃宵夜,這才發現原來從前吃的那間只是分店,本店始終在這,而且近年重新整修、華麗變身成嶄新又復古的「有有1969」。

俗話說「真鑽無論在何處都會發光」,網路世代就算不是名店,只要口味紮實、真材實料,總會吸引顧客按圖索驥上門,曾獲牛肉麵節秘密客評選特別獎的「牛莊園牛肉麵」,位於捷運科技大樓站不起眼的路邊,但以蔬果熬煮的鮮甜湯頭以及嚴選高品質牛肉,絕對不會讓你失望!

「黑殿飯店」以前就直接叫「黑店」,現在創始店招牌背面也是掛這個名,可能會好奇,怎麼有人自己取名叫黑店呢?原來創始人民國60年在沙崙賣起排骨便當的時候,為了防止木板搭設的小店下雨漏水,漆滿黑嚕嚕的柏油防水,久而久之「黑店」在一些老主顧的呼喚中口耳相傳,與具辨識度的古早味豬油豆干炸醬、酸菜、招牌排骨飄香淡江,聲名遠播。

若今天是享譽世界的設計師,賣起台灣經典小吃-滷肉飯呢?位於南京復興站台玻大樓一樓的「滷肉飯店」,是台灣玻璃自有品牌「TG」,找來無印良品商品幕後推手,知名設計師-深澤直人,以日式美學、台式小吃,以及融合台玻品牌精神,打造一間設計感十足的餐飲空間,造福了設計大師的粉絲,也造福附近上班族午餐的腹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