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北松山】但馬家涮涮鍋 (附菜單) 吃出涮涮鍋新高度 米其林餐盤推薦

相較麻辣鍋、打邊爐等中華火鍋的繁複,日式涮涮鍋吃的是優質食材本味,選用淡雅鰹魚或昆布湯底,每樣食材都有不同熬煮時間,如南瓜、番茄、白菜適合久煮,讓食材甘甜藉由熱力慢慢釋放在湯頭;而肉片、海鮮、綠葉蔬菜則涮過即可,保留食材最鮮美青翠,位於文華東方酒店的但馬家涮涮鍋,一直是喜愛日式涮涮鍋的老饕首選,不只完整承襲日式飲食對食材的講究與職人精神,最令人心動的,是享受專業侍者訓練有素的桌邊服務,將尋常可見的涮涮鍋吃出新高度。
 
	
			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

相較麻辣鍋、打邊爐等中華火鍋的繁複,日式涮涮鍋吃的是優質食材本味,選用淡雅鰹魚或昆布湯底,每樣食材都有不同熬煮時間,如南瓜、番茄、白菜適合久煮,讓食材甘甜藉由熱力慢慢釋放在湯頭;而肉片、海鮮、綠葉蔬菜則涮過即可,保留食材最鮮美青翠,位於文華東方酒店的但馬家涮涮鍋,一直是喜愛日式涮涮鍋的老饕首選,不只完整承襲日式飲食對食材的講究與職人精神,最令人心動的,是享受專業侍者訓練有素的桌邊服務,將尋常可見的涮涮鍋吃出新高度。

回不去的過往,由詹記麻辣火鍋為我們封存,許多人喜歡到詹記吃麻辣火鍋,不僅為了無敵好吃的鴨血、豆腐,不只那口溫和不嗆辣的麻辣鍋底,或是其他厲害鍋料-芋頭貢丸、蛋餃豆皮;每一次造訪詹記,就像是坐上時光機穿梭回90年代,在這個時空我們與三五好友緬懷著太早逝去的韶華歲月,追憶斷斷續續如霓虹燈閃爍的片段高光,霧氣氤氳、推杯換盞間,試圖尋覓那遺留在心底的,曾意氣風發的自己。

來自雲林的主廚鄭羽辰(Gino)打工時嚐過一次經典的帕瑪火腿芝麻葉披薩,驚為天人,決定好好鑽研這項料理,為此遠赴日本、義大利拜師求學,潛心苦練麵團與配料的比例,終於在義大利官方認證的第18屆CAPUTO世界拿坡里披薩大賽,與夥伴征服義大利評審驕傲的味蕾,擊敗地主隊得到國際團體組冠軍,為台灣爭光!今天介紹鄭主廚位於新莊的GINO PIZZA NAPOLETANA總店,帶各位一嚐正宗拿坡里披薩的精髓。

雖不如超高檔港飲那般精緻、講究,且菜色也偏油膩,比較像香港隨處可見的一般酒樓茶肆,但明確的定位以及實惠的定價,都讓京星成為許多台北人第一次認識港飲的入門餐廳,也是令台北人安心不變的美好回憶。

有些咖啡廳適合品嚐咖啡師精湛手藝,有些則是專程為食物而去,有些適合三五好友聊天,有些則非常適合工作,Orchard CAFÉ就很適合專心工作或和朋友聊天開讀書會,沒有時限、160元基本低消,寬敞自助式、店員不過度干涉,推薦SOHO族或像我這樣的自由創作者,去膩星巴克或其他連鎖咖啡,不如來這換換口味和心情吧!

不管你對茶有沒有認識、懂不懂喝茶,都歡迎午後來此砌一壺茶,把玩宜龍好看的茶器,享受精緻茶餚與茶點,偷得浮生半日閑,沈澱煩雜心神,安定焦躁情緒,在美的薰陶下富足心靈與感官,充飽電、迎戰更多工作、生活上的挑戰,只要你想要,天天都是喝茶天!

老實講,雖然程味珍味道還不錯,以前用餐環境以小吃店來說也算乾淨明亮,但對我來說就是一般小吃店,還沒建立非吃不可的忠誠度,這次久違的造訪就是最近路過,看到改頭換面的程味珍實在太驚艷,才連跑了幾次寫出這篇,也讓他在我心中地位更升級。

每個人的Comfort Food不同,有的可能是一碗香噴噴的雞肉飯或滷肉飯,也有的是加滿起司和火腿的濃郁泡麵,對我來說,位在台北北門前的60年老店-鄭記豬腳飯,從我爸帶還是屁孩國中生的我來吃之後,醇厚醬香、軟嫩入味的豬腳飯就是我魂牽夢縈的Comfort Food,從此至今快20年,當我工作壓力極大或在人生迷惘時,一碗黑金豬腳飯與無限續碗的大骨湯,就是我安撫心靈最有效的療癒美食。

板橋近代化後,雖然名氣最大的是靠近車站的府中商圈和湳雅夜市商圈,然而最早發展的在地商圈,其實是位於捷運新埔站附近四維路、裕民街的裕民夜市,也稱四維裕民商圈,小小一條車多又混雜,卻是週邊住戶的好鄰居,主要供應對象不是觀光客,而是自己每天面對的街坊鄰居,因此巷弄內藏著不少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隱藏美食,如最近爆紅的的大碗公當歸羊肉。

如雨後春筍冒出的網美打卡餐廳、咖啡店,說明這個世代單靠手藝已不足讓顧客買單,更重要的是你的差異化特色能在社群上獲得多少讚,旗下擁有430家品牌餐廳的餐飲龍頭-王品集團嗅到這股風潮,集結所有網美買單的元素-絢爛繽紛的內裝、華美高貴的鑲金邊與大理石紋,以及台灣人不分寒暑最愛的麻辣鍋,成立完全網美導向的嚮辣 和牛麻辣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