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基隆中山】廣東汕頭牛肉店(附菜單)咖哩+沙茶 基隆人的獨特鄉愁

咖哩沙茶因重口味、開胃健脾,特別適合陰雨綿綿,又多粗重工作的基隆,推出後大受歡迎,在地人都知道要吃正宗咖哩沙茶,就要到「流浪頭」(流籠頭),從前橫越基隆港的纜車台語叫「流籠」,起點就叫「流浪頭」,這裡匯聚四大家咖哩沙茶熱炒,50年老店的「廣東汕頭牛肉店」就是其一。

【基隆仁愛】廖媽媽珍珠奶茶專賣鋪(附菜單)追憶青春歲月時光屋

或許是市場必然性,從早期風靡一時泡沫紅茶店,到現今精緻化手搖飲,雖然選項變多也更令人耳目一新,不免仍會懷念學生時代樸實的飲料店,三五好友下課相聚或與心上人偷偷約會,想對回不去的從前按下倒帶鍵,請來基隆孝三路二樓,基隆學生從小喝到大的「廖媽媽珍珠奶茶專賣鋪」。

【基隆仁愛】基隆紀家豬腳原汁專家(附菜單)大隱夜市二樓的濃醇豬腳湯頭

基隆有兩家有名的原汁豬腳:林家與紀家,都是多年老店,也各有死忠客戶,2021年林家豬腳熄火收攤、不再復出,老主顧哀鴻遍野,從此夜市裡的紀家原汁豬腳,就是基隆最代表的美食之一,濃白醇厚、慢熬細燉到骨肉分離的原汁豬腳湯,就連已過世知名老饕、寒舍集團董事長辜成允都是座上賓。

【基隆仁愛】基隆廟口營養三明治(附菜單)台美混血經典小吃 高熱量大滿足

港都基隆是有名的「營養三明治」發源地,營養三明治緣起就與麵食推廣這段歷史息息相關,政府為了推廣麵食,不斷貶低米食、吹捧麵食的營養價值,以麵粉製作而成、加了大量沙拉、滷蛋、番茄、火腿的這種小吃,就成了「延年益壽、營養健康」的代表美食,「天盛鋪」營養三明治就是開山祖師。

【基隆仁愛】世盛一口吃香腸(附菜單)廟口炭燒小香腸 大人小孩都愛!

「世盛一口吃香腸」,或直稱基隆廟口香腸,全廟口僅此一家別為分號,短短小小、一口剛好的香腸堆在碳烤架上翻滾,炭香浸透每顆多汁焦脆小香腸,長長排隊人龍,假日甚至排到外面路口,一次都是3盒5盒在買,以其知名度與歷史,說是廟口代表小吃一點也不為過。

【基隆仁愛】阿華炒麵(附菜單)不多說先排隊!神美味炒麵基隆必吃

阿華炒麵老闆就叫阿華,炒麵炒了20餘年,現在鍋鏟交棒給兒子,說是年輕一代基隆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也不為過,每天營業20幾個小時,小小兩張桌子,尖峰時段排隊排到爆,許多人對阿華都是又愛又恨,愛的是他那猛烈火力翻炒下,鑊氣十足的炒麵、炒米粉;恨的是起跳半小時以上的排隊時間。

【基隆仁愛】遠東賴家水煎包(附菜單)內行基隆人才知的抗漲銅板美食

早年基隆碼頭工人、報關行員工吃飯休憩之處的孝三路、忠三路一帶,是基隆舊街區,雖然隨報關行企業化遷至北市,孝三路越發落寞,但在老饕眼中就是美食天堂,遠東賴家水煎包是孝三路最熱門的小吃之一,下午熱騰騰的水煎包尚未起鍋就已排長長人龍,都是接送小孩或忙裡偷閒的在地人。

【台北大安】好初早餐 敦南(附菜單) 好初四店在大安 好吃到出事啦!

創始2012年的「好初早餐」,相信不是板橋人也有所耳聞,長得很像Rocker的老闆Matt是個熱愛吃早餐的早餐控,尋覓各種中、西式早餐類型,燒餅油條豆漿、漢堡蛋餅薯餅,最終拼湊心目中最對味的早餐店-好初,在2012當時,這種「時髦台味」是風格先行者,淬煉十年至今,隨台灣主體性抬頭,已是令人自豪的在地飲食文化代表之一。

【台北大安】上善豆家DeliSoys(附菜單)手工豆食潮 素膳界精品

近年台灣興起一波「植感素膳」風潮,宗教因素之外,越來越多「彈性素食者」為了減碳、健康等理由選擇蔬食,蔬食人口連年成長,商機上看百億,餐飲業者為跟上趨勢,紛紛推出針對年輕客群的精緻素膳,亞都麗緻總裁-嚴長壽的親姪子嚴心鏞,就看準這波商機,成立手作豆製品為主的「上善豆家」,翻轉消費者對素菜停留在傳統、高齡的印象。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