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台北‧信義》傑克兄弟牛排館(台北信義店)-喜愛香甜多汁美式牛排就來這!
我喜歡吃牛排,雖然不一定要餐餐都是萬把塊的乾式熟成牛排或A5和牛,但基本的品質還是得要到位,對我來說一客7~8百左右的美式牛排館就可以吃得很過癮,尤其搭配一些奶油玉米、馬鈴薯泥,那可真是人間美味,位於信義區台北101附近的「傑克兄弟牛排館(台北信義店)」就是我的愛店,不僅可以用合理價位吃到優質的美國牛排,附餐配菜也都很不錯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
我喜歡吃牛排,雖然不一定要餐餐都是萬把塊的乾式熟成牛排或A5和牛,但基本的品質還是得要到位,對我來說一客7~8百左右的美式牛排館就可以吃得很過癮,尤其搭配一些奶油玉米、馬鈴薯泥,那可真是人間美味,位於信義區台北101附近的「傑克兄弟牛排館(台北信義店)」就是我的愛店,不僅可以用合理價位吃到優質的美國牛排,附餐配菜也都很不錯。

尤其是咖哩飯,對我來說一碗溫熱美味的咖哩飯就是精神救贖,我熱愛各式各樣的咖哩,無論泰式、日式、印度;或是咖哩飯、咖哩拉麵、湯咖哩,這次推薦大安區巷弄「新美香咖哩 KurryCurry」,咖哩口味有點和不同尋常,帶點和風、帶點印度,卻完美揉合成屬於自己的味道,吃起來耳目一新。

在茫茫無奇的火鍋海中,總有幾顆新星令人欣喜,從台中開上來台北展店的「萬客什鍋」就是之一,這間超火紅的火鍋店其實開業逾30年了,到這幾年才以嶄新店型與創新台式火鍋口味風靡饕客,蒐羅台灣人最愛吃的幾款鍋物-麻油、藥膳、燒酒等,尤其寒流來襲的濕冷冬夜,一鍋溫熱傳統台式火鍋,不只補身,還補進你的心坎裡。

也許同樣身處泛熱帶地區,台灣人很能接受泰國菜,尤其在曬到沒胃口的炎炎夏日,酸辣開胃的泰國菜是聚餐最好選擇,我要推薦一間從它剛開業還是快餐店的時候我就開始吃,吃到現在華麗轉身為豪氣泰式海鮮餐廳的「莎瓦迪卡海鮮.泰」,這是我吃過那麼多間泰式料理中,美味印象相當深刻的一間。

懷石不僅是味覺的饗宴,更是一場關於心境的修行,東京半世紀懷石料理老舖「燈燈庵」,承襲懷石流派中的「自然流」,以純天然的季旬時令,描繪出不矯作的靜謐詩篇,它的唯二海外分店落腳台北大安(另一間在新竹),將東京的季旬之味與職人精神原封呈現,不必遠赴日本,也能在一席餐桌間,聽見自然的呼吸,嚐見時間的溫度。

新竹雖然沒有台北那樣豪奢華麗的餐酒館,也沒有台中那般磅礡氣派的獨棟餐廳,但巷弄裡那些有味道的文青小店,正是它動人的特色,這次造訪位於新竹人的活動中心-巨城購物中心附近巷子裡的「皿富器食 minfood」,就是一間別緻有質感的餐館,由在地餐飲團隊打造,不僅餐點出色,還帶著輕盈舒適的氛圍。

香港飲食,融合了東西方的精華,既有中餐粵菜的大火快炒、鑊氣十足,也有西式料理中奶油與香草的細膩調味,兩者交融,成就獨具風味的港式魅力,台北的港式餐廳裡,我特別喜歡年輕品牌「茗香園冰室」,從傳統港食出發,卻以更有創意的方式,詮釋那份熟悉的香港味,當然,熱量也很邪惡~

我爸以前有個朋友住在三重天台廣場附近,偶爾會請我們去附近的西餐廳吃飯,對在地三重人來說,那間西餐廳就是「里約歐義廚房」,上世紀80年代,無論相親、約會、家庭聚餐,還是談正事、聊生意,約在這裡可是一件「體面」的事,那象徵著對方的「重視」,走過半個世紀,這間老字號餐廳依然燈火通明,穩穩佇立在三重人的日常裡,成了歲月中最不願改變的風景。

相較於丘陵地帶、生活條件較為艱辛的竹苗客家庄,桃園的客家聚落多分布在地勢平緩的大溪、龍潭、復興等區,這樣的地理環境也反映在菜色上:口味較柔和、溫潤,不像傳統客家菜那般「耐吃、耐煮、重油重鹹」,尤其在新一代接班後,客家菜更巧妙「去蕪存菁」,保留了舒適、美味的元素,像今天造訪的「柚子花花青春客家菜(桃園旗艦店)」,就是這股新風貌的最佳體現。

陝西特色菜在台灣不多見,最近是因為社群平台上肉夾饃的短影音狂刷,才在公共視野曝光,以餐廳來說比較有名的如東區延吉街「秦味館」以及華山「勺勺客」,但其實在桃園龜山(上龜山靠林口)也有間在地人很推薦的「鳥地方陝西小館」,小店看似簡單,好味道卻相當有特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