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北信義】心潮飯店(附菜單)時髦台菜餐酒館端著炒飯走上大雅之堂

汲取高雄台菜世家「老新台菜」數十年渾厚底蘊,盛開燦爛瑰麗「永心鳳茶」、「心潮飯店」,讓心高氣傲台北百貨甘願捧著合約引進全台獨家,讓品味挑剔台北人週末大排長龍為求一位,將庶民美食炒飯「精品化」的「心潮飯店」更收服米其林評審的胃,多年獲餐盤殊榮,這隻強勁的鯰魚讓大家改觀,原來,台菜也可以很「新潮」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汲取高雄台菜世家「老新台菜」數十年渾厚底蘊,盛開燦爛瑰麗「永心鳳茶」、「心潮飯店」,讓心高氣傲台北百貨甘願捧著合約引進全台獨家,讓品味挑剔台北人週末大排長龍為求一位,將庶民美食炒飯「精品化」的「心潮飯店」更收服米其林評審的胃,多年獲餐盤殊榮,這隻強勁的鯰魚讓大家改觀,原來,台菜也可以很「新潮」。
台灣是不少大馬學子的第二故鄉,人數長居在台僑生前三,有些僑生學成歸國,有些則在台灣留下來繼續發展,2014年輔大畢業的池家瑋選擇留下來,在大安區創立「池先生 kopitiam」馬來西亞餐廳,賣起道地家鄉美味,時至今日已是台北小有名氣的大馬餐廳。
濕濕冷冷冬天又到吃火鍋好時節,雖說台灣人愛吃鍋,但這種把生食涮熟後沾醬吃的料理,就算頂級涮涮鍋也不外乎食材新鮮、湯頭講究,和其他繁複多變料理相比,技術門檻不高,所以吃火鍋到頭來就是比食材品質、附餐甜點、服務環境,Jun 整理了大台北人氣最旺鍋物:麻辣鍋、壽喜燒、涮涮鍋、台式火鍋……給愛吃懂吃的你。
那時回家途經萬華車站前,萬大路口「萬華霸味薑母鴨」總是人潮滿滿,生意好到號碼牌發不停,黃燈籠下杯觥交錯,熱氣氤氳了夜,雖然「霸味薑母鴨」全國總店在三重,但生意好到不行的萬華店還是得介紹下。
言歸正傳,萬華龍山寺附近有間「小南鄭記台南碗粿」,雖然說是像富盛號那樣的台南碗粿,卻是在廟口傳承三代的50年道地老字號,當年鄭爺爺從台南北上做起碗粿小吃生意,多年來只賣台南黑碗粿和浮水魚羹,原址在知名魷魚羹兩喜號旁邊,近年搬到和平西路新址。
新北希爾頓飯店後,遠百中山店旁有間不起眼的小餐酒館「90's Dining Bar 酒食人餐酒館」,推開門走入內才發現別有洞天,這是間為老宅施了魔法的神奇餐酒館,兩層樓用餐空間處處精緻,具有水準的酒水與餐點,不用進台北城也能享受到,我想這也是紙醉金迷新板特區華麗魔法的延伸吧。
當我踏進南京復興站附近的「長壽三好庵」時,這處樸實無華卻溫暖無比的日式小店,卻喚起我童年對日本家庭料理的美好印象,彷彿坐上時光機回到童年,一碗熱騰騰咖哩烏龍麵暖心暖胃,或一盤冰涼手工蕎麥麵透心涼,親切「昭和感」讓人不由自主懷念。
台灣人一年吃掉1萬2千噸、價值35億元的蝦,愛吃又懂吃,尤其90年代個大肥美的泰國蝦引進台灣後,泰國蝦餐廳就如雨後春筍冒出,2003年在東區起家的「一品活蝦」雖是後起之秀,卻因優良品質與料理手藝倍受美食節目和藝人喜愛,如今已是全台分店最多的活蝦餐廳。
還好有些小吃的雋永是不分男女老少,師大夜市附近50年老店「溫州街蘿蔔絲餅達人」,多年未調漲佛心銅板價,一顆碩大蘿蔔絲餅只要35元,排隊人潮年齡層從莘莘學子到耄耋老人,都愛爽脆豐沛蘿蔔絲餅,
有別於精緻小巧的江南小籠湯包,「葉家蘆洲手工小籠包」給我一種富含旺盛生命力的草根性,可能早期為了讓三蘆從事體力活勞工朋友吃個飽,才演變出這種肉餡飽滿汁多味美的「在地」小籠包,相較另一種登上廟堂,我更喜愛這樣子的小籠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