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北‧中山》麵屋千雲-凌晨四點來碗雞白湯拉麵 日本人也愛的解酒宵夜

日本商社駐台的日本人也不例外,把東京那套「日式飲酒文化」原封不動搬來台北,造就全台北最有日本風情的條通商圈,認識的日本人說,通常會先找間居酒屋喝啤酒,喝開了後下一家找間小酒店喝SAKE,然後是威士忌,最後散場前到開到凌晨四點、日本人最愛的「麵屋千雲」,稀哩呼嚕吸著拉麵解酒來做Ending,完美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日本商社駐台的日本人也不例外,把東京那套「日式飲酒文化」原封不動搬來台北,造就全台北最有日本風情的條通商圈,認識的日本人說,通常會先找間居酒屋喝啤酒,喝開了後下一家找間小酒店喝SAKE,然後是威士忌,最後散場前到開到凌晨四點、日本人最愛的「麵屋千雲」,稀哩呼嚕吸著拉麵解酒來做Ending,完美。
日料師傅兼老闆-吳迪的父親,是一位縱橫庖屋多年的廚師,曾經歷投資餐廳生意失敗,正因知道摸油湯的辛苦,就和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一樣,不太贊成兒子走他走過的路,因此當吳迪創立這間瞞著父親開設的壽司屋,取名直白,就叫「瞞著爹」。
龍蝦&肋眼牛排的經典搭配實在太常在美劇或好萊塢電影裡出現了!以致於當我經過位於大安區東豐街、簡約藍白色系的「Le Blanc樂邦」,瞧了主餐只有波士頓龍蝦&10oz肋眼牛排的菜單時,腦中不自覺浮現「穿著Prada的惡魔」中,可憐巴巴的Anne Hathaway被逼迫生出來又無奈扔掉的那客「Smith&Wollensky」的牛排,雖然那客牛排不是劇情主線也不是什麼關鍵,卻深植我的腦海,說什麼都想嚐嚐這經典的美國商務午餐組合。
東區巷子裡的異國美食不少成名許久,但要說到歷久不衰的長青樹,莫過於2008創立的「PS TAPAS西班牙餐酒館」,由一群熱愛西班牙美食的團隊打造,PS二字意指Private Selection選物精神,希望經由團隊精心挑選的食材與料理,呈現給台灣人最道地的西班牙TAPAS BAR。
Jun是老士林,以前阿公在新光醫院住院的時候,常和爸媽來醫院附近的「越鄉越南美食館」吃飯,當時還沒什麼人知道這家,吃過幾次覺得還不錯,想不到隔幾年後的現在,耳聞士林有間CP值超高的越南料理,還不敢相信就是昔日默默無聞的這間,如今已是人氣超高的必吃越南料理了。
2022年進駐新光三越A11的「輪輪1976 和食茶酒駅」,首發車就是當年最夯的時髦餐廳之一,以復古浪漫的大和洋風列車、半世紀日料餐飲功力,以及以茶入酒的特色調飲,帶給每位上車的乘客五星級列車的體驗,,誰說二代接班不爭氣?這輛駛過半世紀的蒸汽小火車,依舊熱烈的跑著。
創始2012年的「好初早餐」,相信不是板橋人也有所耳聞,長得很像Rocker的老闆Matt是個熱愛吃早餐的早餐控,尋覓各種中、西式早餐類型,燒餅油條豆漿、漢堡蛋餅薯餅,最終拼湊心目中最對味的早餐店-「好初早餐」,在2012當時,這種「時髦台味」是風格先行者,淬煉十年至今,隨台灣主體性抬頭,已是令人自豪的在地飲食文化代表之一。
山東籍韓國華裔將魯菜常見的爆、炒、溜、燒等料理技巧,因應韓國當地風土氣候與食俗,創造出文化混和菜「韓式中華料理」,著名的烏溜溜韓式炸醬麵、炒碼麵以及糖醋肉、乾燒蝦等,都是代表經典,這些我們台灣人少見的中韓混血菜,都可以在北教大附近的「永和樓」韓式中華料理吃到!
創立於1971年的「台北東一排骨總店」,以復古夜總會風格的傳統排骨飯聞名,很多人誤以為這裡原本就是舞廳,其實是訛傳~來自台中的廖老闆夫婦覺得,除了真材實料的餐點外,還要有些吸引人的噱頭,「在紅包場吃一碗蝦趴排骨飯」陪伴台北人走過半世紀。
「Popeyes Chicken」台灣人又叫「大力水手炸雞」,但其實比大力水手還要早走紅,1972年成立於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,是世界上餐廳數量第二多的「雞肉速食餐廳」,遍布全球4千多家分店僅次於肯德基,其美味風靡全球各地與社群平台,終於在2024年6月插旗台北,帶給我們完整道地的美式炸雞饗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