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文化最令我著迷的,莫過於那份對「儀式感」的堅持,從茶道、花道到一頓飯的上桌,日本人總能將生活化為典禮,這種精神,在懷石料理中展現得最為極致,懷石講究「以自然為師,以四季為題」:春嚐山菜初苦、夏食鰻魚油香;秋有松茸清香,冬賞白子如雪,每一道菜都是季節的縮影,也是時間的痕跡。

懷石不僅是味覺的饗宴,更是一場關於心境的修行,東京半世紀懷石料理老舖「燈燈庵」,承襲懷石流派中的「自然流」,以純天然的季旬時令,描繪出不矯作的靜謐詩篇,它的唯二海外分店落腳台北大安(另一間在新竹),將東京的季旬之味與職人精神原封呈現,不必遠赴日本,也能在一席餐桌間,聽見自然的呼吸,嚐見時間的溫度。



資訊
- 店家名稱:燈燈庵 Tou Tou An
- 營業狀態: 營業中
- 店家地址:106台灣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81巷20號 地圖
- 店家電話: 02 2705 0101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營業時間:
 星期一: 12:00 – 14:30, 18:00 – 21:30
 星期二: 12:00 – 14:30, 18:00 – 21:30
 星期三: 12:00 – 14:30, 18:00 – 21:30
 星期四: 12:00 – 14:30, 18:00 – 21:30
 星期五: 12:00 – 14:30, 18:00 – 21:30
 星期六: 12:00 – 14:30, 18:00 – 21:30
 星期日: 12:00 – 14:30, 18:00 – 21:30
- 官網
- 每月 1 日會同步 Google 商家資訊,內容如有出入請以官方公告為主。
菜單

「燈燈庵」每月依照季旬食材更換菜單,我造訪的時間是2025/9,也就是和曆中的「長月」,意指入秋後,夜比晝長了。
介紹

印象中厲害的日本老店是很保守的,就像舊時代的職人先輩們,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默默耕耘,所以代理商能談到半世紀懷石料理老店「燈燈庵」來台設海外分店,真的不簡單。

這裡不僅是一間吃飯的餐廳,在日本料理長-廣中新輝先生的帶領下,結合了日本美學花藝的雅、茶藝的深、陶藝的型以及廚藝的質,偷師山川田野四季氣息,以傳統懷石料理的技藝,揉合成「燈燈庵」別具風格且帶野趣的「自然流」精緻會席料理。
外觀

厲害的日本料理餐廳,不會選擇在鬧區或熱鬧的大街上,而是靜靜待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,也許是住宅區的轉角,或某條靜巷內,「燈燈庵」就選擇大安區這幢老公寓一樓,低調、不張揚,一不留神就錯過了。

講求茶道「一期一會」精神的日本懷石料理,以賓至如歸的舒適感接待有緣人上門,店外氣氛靜謐,環境舒適,微微亮起的「燈燈庵」和煦燈光溫暖了心靈。
用餐空間

走進「燈燈庵」,玄關迎賓處映入眼簾的是精緻的日式花藝作品:豔紅的菊科花朵與高挑延展的主枝,葉影婆娑、枝形生動,完美呈現典型的日本「侘寂」之美,據說花藝作品由主廚不定期親手創作,每一次佈置都如同餐廳的微型季節詩篇。

「燈燈庵」用餐空間不大,格局卻巧妙以紗簾區分開來,既保有顧客隱私,又不會太過封閉。

除了適合雙人用餐的雅座,「燈燈庵」還設有適合多人聚會的包廂,讓主人能自在款待賓客,享受溫馨而私密的用餐時光。

靜靜展示日式陶藝作品的層櫃,處處體現「燈燈庵」融合花藝、茶藝、陶藝、廚藝等四藝日本傳統美學文化的精神。
餐點
紅梅懷石 長月 御献立 (2025/9菜單)
晚間套餐價格:3,980元 / 人 ※服務費10%另計

今天是兩人用餐,由我擔任主人款待貴客,「燈燈庵」窗邊的座位恰到好處,既保有隱私,又不顯拘束,窗外竹幕景致輕輕為我們拉開一方舒適的空間。

溫熱茶水與熱燙毛巾,撫平一天的身心靈的疲憊,準備靜下心享用「燈燈庵」今晚的晚宴。
八寸
山里旬菜盛合

「八寸(はっすん / Hassun)」是懷石料理裡非常重要的一道菜,也是整套餐的門面,代表「季節的呈現」,對以自然流為宗旨的「燈燈庵」來說,八寸尤其是亮點,整個季節的山、川、海風貌,在主廚巧手下,布置成絕美畫卷,展現在顧客眼前。

細膩講究的菜餚,分別以形形色色小巧碟缽盛載著,鋪墊著宛如方從山裡採摘下來、仍濕潤的鮮嫩羊齒蕨,引領我們走入里山野趣。

服務人員專業的邊說菜,邊小心將餐點盛盤。

四品講求時令與季旬的菜餚,以五彩斑斕的色彩搭配,揭開「燈燈庵」盛宴的序幕,服務人員建議我們從左至右,順時針品嚐。
蔓紫花鰹漬

第一道品嚐的是「蔓紫花鰹漬」,以德島縣產的蔓紫潺菜與鰹魚漬組成。

爽脆而黏稠的涼拌蔓紫潺菜口感特別,有點類似我們常吃的皇宮菜,查了一下才發現,原來皇宮菜=落葵=蔓紫潺菜,搭配鰹魚漬疊加多樣層次。
勾玉豆腐

「勾玉豆腐」是「燈燈庵」經典的招牌菜色,無論四季如何變換,這道一定在菜單上。

需經5道工序、耗費30分鐘以上才製成的「勾玉豆腐」做工繁複,揉合了腰果、鮮奶、柴魚醬汁等,與適合秋季的堅果相當匹配,柔嫩口感香醇滑順,不愧是「燈燈庵」招牌。
鮑魚櫛瓜凝凍

南非進口鮑魚搭配鮮嫩櫻桃蘿蔔與茶素麵條,底部鋪以黃澄如金的柴魚高湯凍,色澤清透而講究。

鮮嫩彈牙的鮑魚入口時海味清甜,搭配著脆甜的櫻桃蘿蔔,吸吮湯汁鮮美醇厚的柴魚高湯凍與茶素麵條,整體口感清爽且層次分明。
月見玉子味噌漬 地雞馬告塩燒 秋茸当座煮

最後是精細小巧的這三小品,結合在地食材的呈現,從月光、炭火到山林循序而行,讓味覺隨季節流轉,也讓心境隨料理沉澱。

帶著淡淡味噌醬香的蛋黃,散發溫潤光澤;馬告的粗曠香氣融入多汁地雞;酒釀枸杞與秋季野菇交織的佳餚,輕輕撫慰心靈,這些常見台灣食材在「燈燈庵」主廚巧手下,細緻高雅了不少。
椀物
鱧唐揚 清澄仕立

結束令人驚豔的「八寸」開場,接著是「椀物」,也就是湯為主的料理,掀開精緻蒔繪漆碗,金黃海鰻天婦羅搭配甜醋茗荷與青柚子,浸淫在白味噌高湯、蓮子與葛粉條的溫柔懷抱裡。

甜醋茗荷是日本的生薑絲,味道很特別,與日本芽蔥輔佐著主菜海鰻天婦羅,感受舌尖上的秋季變幻,最後再以雙手捧著湯碗,像捧著抹茶茶碗般,享受溫暖沁心的柔美高湯。
向付
信州鱒昆布漬 泡醬油 / 旬魚塩熟成 柿子醬 / 甘海老 藻塩醋橘漬

品嚐浸潤脾肺的「椀物」後,我們來到了懷石料理中的「向付」,這是一道以生食類呈現季節與視覺美感的前菜,「燈燈庵」以日本甜蝦、信州鱒魚和時令的日本真鯛佐柚子醬,演繹這道絕美料理。

甜蝦、鱒魚的品質與刀工當然在水準之上,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像朵小傘、帶芥末口感的青蓮葉與泡沫似的泡醬油,這種類似分子料理的呈現很有意思。
燒物
子持香魚柚庵燒

口味更加濃郁醇厚的「燒物」登場,「燈燈庵」今天以光澤閃爍、宛如藝品的肥美烤香魚呈現,而且還是帶子的!搭配茗荷與金時地瓜,好有秋季氛圍。

老實說,我平時不太會吃香魚,主要是怕刺多,但「燈燈庵」這尾香魚實在肥美,卵黃在口中微微爆開,帶著一抹迷人的微苦,我仍是一點一點地,細細品味著每一口。
全肴
章魚枝豆揚真薯

「全肴」在日本懷石料理中比較少見,卻也是代表主角般的重點菜餚,「燈燈庵」的「章魚枝豆揚真薯」包有章魚腳和枝豆(毛豆),沉浸在有如天女散花、宛若金箔華麗的雞蛋勾芡高湯中,相當搶眼。

「章魚枝豆揚真薯」吃起來有點像魚丸,Q彈章魚腳與毛豆咬起來好有彈性,底部襯著酒味醇厚的白酒漬冬瓜,為雞蛋高湯帶來迷人醉意。
旬肴
雲丹山藥煮

服務人員捧著一大盤東西來到桌邊,還提醒我們手機準備XD。

掀開秋季意象,一陣氤氳之中幻象著的是「旬肴」,也就是季旬主打料理「雲丹山藥煮」,這是以雞蛋揉合山藥組成的茶碗蒸,鋪墊著日本海膽(雲丹),點綴秋菊花瓣與蝦夷蔥,真是浮誇的登場方式呀。

琥珀色醬汁清亮瑩透,有個奇特名稱「鼈甲餡」,名字來源與「鼈甲」顏色有關,如龜殼般深琥珀色晶亮,是以醬油、糖、味醂、酒熬煮而成,是相當講究的和食技藝。

柔嫩滑順的山藥雞蛋茶碗蒸,搭配軟綿鮮甜的海膽,每一口都散發悠長的海味餘韻。
強肴
黑毛和牛菲力炭火燒

「燈燈庵」今晚的「強肴」登場!深沉的餐盤與日式烤爐,作為主菜果然一上桌就存在感十足。

主角是黑毛和牛菲力,點綴著地瓜、馬鈴薯仙貝,佐以秋葵、煙燻鹽、起司片和核桃碎,牛肉只有略煎上色,可以透過烤爐炙烤成自己想要的熟度。

和牛菲力油脂不多,品嚐的正是那份迷人的軟嫩與鮮甜,稍微炙烤,讓炭火香氣滲入肉裡,口感層次更為豐富。
食事

高潮過後,慢慢步入這場盛宴的尾聲,「食事」承接前面的精彩菜餚,為整個料理提供一個柔和、滿足的落點。
鰻 鮭魚卵御飯

秋季是鰻魚最肥美的季節,「燈燈庵」以蒲燒鰻、珍珠般的魚子和金黃玉子燒碎,與粒粒盈透米飯,呈現宛如藝品的珠寶盒。

米飯「燈燈庵」選用來自北海道被譽為「夢幻之米」的夢美人米,祝賀每位賓客美夢成真,濃郁的甜味和溫潤的口感,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幸福。

醬菜則是日本傳統的漬物。
止椀
滑子汁 赤味噌仕

象徵收尾的「止椀」以豆香醇厚的赤味噌作結,深深飲下後吐出溫熱氣息,這就是幸福的滋味呀!
水物
鮮果三河味醂蜜 豆乳布丁 百香果冰淇淋

「水物」是整套懷石料理最後一道,象徵清涼、潔淨與收尾的餘韻,高腳杯內的豆乳布丁與百香果冰淇淋鮮紅亮眼。


豆乳布丁點綴各色艷麗水果,有木瓜、藍莓和奇異果,滑順可口,果韻美滿;撒上巧克力碎的百香果冰淇淋沁透心涼,是今天餐點最好的收尾。
紫芋黑糖饅頭

趁著享用完餐點的最後餘韻,送上一杯溫熱燙口的醇茶,以及「燈燈庵」招牌的紫芋黑糖饅頭。

外層酥脆的炸饅頭小巧可愛,一口咬下,外殼輕脆作響,內裡的紫芋黑糖餡綿密香甜,甜味在口中緩緩散開,為整場宴席畫下圓滿而溫柔的句點。
14週年感謝禮

恰巧為「燈燈庵」14週年,服務人員送上感謝禮,突如其來的驚喜讓人印象深刻,也備感尊榮。
結語

「燈燈庵」的一席,從「旬味」到「止椀」,節奏緩慢而有致,如四季更迭,料理無意取悅,只在自然中尋一份恬淡與真味,當甜芋黑糖饅頭的香氣在口中散開,窗外竹影搖曳,方知這頓飯,不只是飽足,而是一場心的歸靜。
Jun 2025.10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