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北‧中山》廣東客家小館-一甲子家味老餐館 鹽焗雞芥蘭牛肉不敗美味

「廣東客家小館」在俗稱「後車頭」的台北後站開業超過一甲子,以經濟實惠的家常美味感動人心,老店未曾搬遷,每片瓷磚卻可以維持得乾乾淨淨,就如我小時候第一次來這邊用餐時一樣,這間走過半世紀的老餐館對我來說,有著重要意義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「廣東客家小館」在俗稱「後車頭」的台北後站開業超過一甲子,以經濟實惠的家常美味感動人心,老店未曾搬遷,每片瓷磚卻可以維持得乾乾淨淨,就如我小時候第一次來這邊用餐時一樣,這間走過半世紀的老餐館對我來說,有著重要意義。
台北捷運南京復興站附近的「又一間商行SPAGHETTI 」,是動不動醬汁就湯湯水水的台式義大利麵裡,少有的「清炒系」,在這裡沒有台灣人習以為常的「紅、綠、白」義大利三色國旗醬汁,而是邊炒邊拌入高湯,甩鍋、收汁、乳化動作確實,讓麵體充分吸收高湯與食材鮮美,感受清炒的單純與美好。
簡單清新又能在深夜吃到熟悉的家常熱菜,「清粥小菜」曾風靡一時,可惜如今風華不再,因此「小品雅廚」在一片退場潮中登上紅榜,著實令人驚艷,菜燒得如同其名:巴掌大份量與淡雅調味,讓一向給人「出手過重」的清粥小菜,也能清新雋永、回味無窮。
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以老店「無名子」、「小李子」為首,曾經盛況空前,仍不敵時代演變,2019年「無名子」驚傳歇業,2024年「小李子」宣告隔年都更,復興南的正宗清粥小菜,僅存金馬影后謝盈萱也喜愛叫外送的「一流清粥」。
2015年中國連鎖餐飲品牌「太二酸菜魚」的成功,將這道源自重慶江津的館子菜發揚光大,2019年三個熱愛麻辣的年輕人多次赴中國考察,循此先例在台中創立「刁民酸菜魚」,酸香爽辣正對台灣人口味,尤其台中餐飲獨有「大器裝潢」、「比臉盆大」闊氣擺盤,加上「化繁為簡」的精闢菜單,更是直接爆紅成為眾多餐廳爭相模仿的熱門品牌。
遼寧夜市又有海產一條街的外號,華燈初上時人潮越來越熱鬧,經營20多年的「鵝肉城活海鮮」是規模最大的人氣店家,外觀流光溢彩、店前如漁市海產攤,羅列當日從宜蘭大溪漁港直送的現流海鮮,鮮活食材加上店家好手藝,擄獲不少資深老饕的心,就連輝達總經理黃仁勳都是座上賓。
浩如煙海的料理技藝中,倚重時光帶來魔幻變化的「煙燻」,不僅是源遠流長的食物保存方式,更發展成精緻細膩的味覺藝術,以木碎、香草、茶葉等特殊燻料,藉由如同「赭石」隱隱閃爍、不完全燃燒的火塘,賦予食物獨特的色香味,內斂啞光的「赭石」,正是這間餐酒館「OCHRE」的意思。
2百年前沒有所謂「義大利菜」,那時「義大利」只是一個眾多小城邦所在的地理名詞,雖然最後義大利統一了,但多樣的民族、地域、歷史及文化差異造就精彩特色料理,所以到一間義大利餐廳,一定要問主廚來自哪裡,台北榮星花園對面的義大利餐廳「La Mole Taipei」,帥氣主廚Simone Bussone來自義大利西北的皮埃蒙特大區,擅長溫暖濃稠的鄉村菜餚,2018年還獲得全球義大利餐飲評鑑最權威的「紅蝦評鑑(Gambero Rosso)」的認可!
千禧年左右在大安區大安路B1開業的「橘色涮涮屋」,是許多台北人的夢幻鍋物,從食材、食器、服務等拉高體驗水準,讓顧客不僅有賓至如歸,還是貴賓級的體驗,有如私人招待會所的神秘感,更讓她成為許多台北仕紳名流最愛、也最能放心大快朵頤的火鍋店。
雖然不是如信義區那幾幢風景無敵、隨便角度就能看到台北101的高樓餐廳,位於南京東路三段新光大樓16樓的「Sky Cofi 咖啡館」只要花少少120元就能換來2.5小時的悠閒時光,讓繁忙上班族在都市生活,偷得浮生半日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