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中‧西區》阿彰飯擔-綿軟柔情紅槽肉、爌肉 老字號飯擔超搶手!

對老台中人及曾在台中求學的過客來說,「阿彰飯擔」是個熟悉的味道,約莫90年代開始販售飯包,紅麴超香的紅槽肉、油油亮亮的爌肉和軟嫩入味的排骨,是揮之不去的樸實美味,曾多次更換地點、開業又復業,最終落腳林森路,老時光、古早味與人情味,是Jun在台中念書時的難忘回憶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對老台中人及曾在台中求學的過客來說,「阿彰飯擔」是個熟悉的味道,約莫90年代開始販售飯包,紅麴超香的紅槽肉、油油亮亮的爌肉和軟嫩入味的排骨,是揮之不去的樸實美味,曾多次更換地點、開業又復業,最終落腳林森路,老時光、古早味與人情味,是Jun在台中念書時的難忘回憶。
「大腸包小腸」因為製作門檻較低,遍佈全台大小夜市,何以台中逢甲夜市以港星名字諧音為名的「官芝霖大腸包小腸」可以獨佔鰲頭?除了超乎水準的米腸、香腸外,一個月賣破百萬業績的秘訣就在「加料」的新意,讓其成為逢甲夜市遊客幾乎人手一包的扛霸子小吃!
肉粥是農業社會填飽肚子的小吃之一,舊時條件不好,米食珍稀,更何況逢年過節才有得吃的肉類!先人於是在米鍋多加點水,肉則切絲,量多且人人可吃到肉的肉粥就此出現,便宜管飽,很能代表那艱辛的時代,台中南屯的「台客燒肉粥」承襲上一代記憶發揚光大,連年獲得台中米其林必比登推介!
10多年前在台中念書,正趕上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經濟建設起飛,餐飲業開始加大投資力道,公益路滿滿高大上餐飲,2008年創立的「Umai屋馬燒肉」當時還很年輕,卻憑優異食材及滿滿附加價值,在競爭激烈的台中餐飲市場脫穎而出,站上頂級燒肉的楷模標竿。
在日本吃到正港章魚燒以前,我對這B級美食唯一印象就是「日船章魚小丸子」,外皮酥脆、包著燙口麵糊和章魚腳的章魚燒,相信許多台灣人跟我一樣,從沒吃過「日船」以外的章魚燒。以前士林夜市就有一攤「日船章魚小丸子」,從我有印象吃一盒還是35元,賣了快20年才不敵夜市蕭條與物價飛漲而收攤(記得收攤時已漲到60元),熱愛章魚燒始終未變,因此雖是大家熟知小吃,我仍得寫一篇「日船章魚小丸子」逢甲總店。
黑紅配色、煞氣鬼頭,說到以日本戰國武將井伊直政外號命名的「赤鬼炙燒牛排」,在台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聲名遠播外縣市,全台只有台中有,生意好到節假日不接受訂位,只能現場候位,翻桌率居然還比同業高出整整三倍!不禁令人好奇,平平夜市牛排出身,為什麼人家就有紅透全台的本事?
市井喧囂的第二市場不僅是台中人的灶腳,更是名店薈萃的美食天堂,不少小吃走過半世紀一甲子,人氣依舊屹立不搖,彷彿台中口味的身分證,門面兩大台柱「王家菜頭粿糯米腸」以及「老賴茶棧」,就是老主顧會直接點「一組」的道地小吃組合,來台中不可不吃。
揮金如土的七期重劃區,如同鑲嵌在皇冠上的寶石,讓台中都熠熠生輝,有和北高叫板的底氣,相比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,我卻更喜歡在車站前小巷弄穿梭,這片土地獨特人文底蘊,就藏在舊城區內。
開發百年的舊城區,有著升斗小民努力生活過的痕跡,洗衣機運轉數十年的「欣欣乾洗廠」,二代接手後從乾洗業務轉型成有趣的文青早午餐,時光走過的韻味難以複製,為老店找到了新生第二春。
台灣人愛吃鍋,無論男女老少、春夏秋冬都能約在火鍋店,可獨食、可共鍋,種類多元琳瑯滿目,也發展出融入在台灣地美食的特色「台式火鍋」:先爆香炒過再加入濃醇高湯的石頭火鍋;米酒、麻油與藥膳燉煮的麻油雞、薑母鴨、燒酒雞等;加入花蓮特產香辣甘醇剝皮辣椒的剝皮辣椒鍋;台灣獨有酒家菜特色的魷魚螺肉蒜,亦或是一些變種如牛奶起司鍋、絲瓜蛤蠣鍋,以上這些台灣人最愛吃的鍋,都能在「萬客什鍋」吃到!
甚麼品項都有就是台式早餐特色,然而樣樣通代表樣樣鬆,可取代性質高就做不出市場差異,客人自然不一定留得住,有時候努力將幾樣商品做好,研發獨門招牌口味,反而更能讓人印象深刻,台中有一家超知名早餐店,雖然菜單不像美而美那麼多,卻各個是強軍勁旅,領軍大將更厲害到招牌以此為名,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肉蛋吐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