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宜蘭羅東】義豐蔥油派(附菜單)蔥香滿溢蔥油派 龍蝦標記的由來

多年前對宜蘭還東西南北搞不清方向時,羅東夜市郵局旁那間蔥油餅就擄獲了我的心,與其說蔥油「餅」,那青蔥含量多到用蔥油「派」形容更貼切,應該有人知道,我說的就是大名鼎鼎「義豐蔥油派」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

多年前對宜蘭還東西南北搞不清方向時,羅東夜市郵局旁那間蔥油餅就擄獲了我的心,與其說蔥油「餅」,那青蔥含量多到用蔥油「派」形容更貼切,應該有人知道,我說的就是大名鼎鼎「義豐蔥油派」。

物資缺乏還能變出雋永美味的小吃這才厲害,如簡單經典的豬油拌飯、烏醋麵,羅東奠安宮前創立於民國47年的「喥咕麵」,就是看似甚麼都沒有,滋味卻令人懷念的古早味。

有些顧客與攤主約定成俗,只要說「來一套」老闆就知道意思,在宜蘭羅東的國宴小吃「羅東肉焿番」,你可以大方跟老闆「來一套」,肉焿、滷肉飯和肉捲三件套,包你吃得不要不要,遠近馳名的肉捲不僅登上國宴宴請國賓,就連2020年總統候選人韓國瑜造訪宜蘭時,還抽空前來享用。

來自台中大甲的兩個大男生,因為喜歡台南古都氛圍而落腳,2017年做起綠豆沙牛奶生意,感染了府城美食職人精神,用料實在不馬虎,口碑一傳十十傳百,迅速成為來台南必喝飲品,這就是「双生綠豆沙牛奶」。

雖然我們都不是第一次吃「碳佐麻里精品燒肉」,但每次的造訪依舊令人回味,好可惜我連兩次造訪的府前店要搬家了,下次再訪可能就是到佔地2.3公頃的「碳佐麻里新興園區x誠品生活」了,期待未來邊吃燒肉邊看書的強強聯手~

鱔魚意麵和眾多小吃一樣,在府城各有山頭與擁護者,今天介紹遠離觀光區的火車站後站,有家在地人狂推的「炒鱔魚專家」,在地數十年老字號,從老老闆傳給姪子,大火爆炒間焦香四溢,絕對是不可不吃的老牌鱔魚意麵。

「集品蝦仁飯」和許多台南小吃一樣,就算食材成本年年攀升,仍堅持庶民銅板價,根本佛心來著,唯一擔心的是捕撈火燒蝦的漁民靠天吃飯,若老天不賞飯,我們可是想吃都吃不到~

發源彰化北斗的肉圓就是個很好的例子,以在來米漿、地瓜粉包裹豬絞肉和其他小料,卻在最後階段分為:彰化以北油炸、彰化以南炊蒸,而走上截然不同道路,典型南部作法:台南肉圓,就是用在來米漿包裹火燒蝦、肉燥餡炊蒸熟,如今天介紹近百年歷史的「茂雄蝦仁肉圓」。

來自台南學甲的劉雨樵,承襲阿嬤的味道-傳統麻油米糕作法,天天騎阿公留下來的鐵馬載著米糕漫遊府城大街小巷,頗有早年挑擔兜售小吃的古意,雋永滋味吸引人潮聞香而至,每天限定一桶晚到只能向隅,這就是近年從台南紅到台北的「糯夫米糕」。

10多年前第一次吃「阿和肉燥飯」時年紀還小,把肉燥飯講成滷肉飯,立馬被週遭人好好「打量」了下,從此印象深刻~「阿和肉燥飯」是我吃的第一家台南肉燥飯,也是之後每次來台南必吃小吃之一,幾年下來從未斷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