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北‧板橋》板橋小籠包-回味湳雅夜市的爆汁小籠包與香酥臭豆腐

從前我很喜歡湳雅夜市中段的「板橋小籠包」,它並非一般江浙餐廳那種優雅的小籠湯包,而是某種更接地氣、注入庶民靈魂的大塊頭厚實湯包,皮厚、肉濃,咬下肉汁橫溢好不過癮,吃個幾顆就可以飽很久,是湳雅夜市的招牌美食之一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
從前我很喜歡湳雅夜市中段的「板橋小籠包」,它並非一般江浙餐廳那種優雅的小籠湯包,而是某種更接地氣、注入庶民靈魂的大塊頭厚實湯包,皮厚、肉濃,咬下肉汁橫溢好不過癮,吃個幾顆就可以飽很久,是湳雅夜市的招牌美食之一。

好在我們是隨興的台灣人,可以放下義大利驕傲包袱,以正統手工披薩技藝,玩些不一樣的創意披薩,位於松江路四平商圈的「義大利米蘭手工窯烤披薩」老闆江哥,學藝歸國後以正統窯烤義大利披薩為底,融合台灣人創意,推出口味獨特又好吃的義式披薩、沙拉、牛排,還有被譽為「台北最強」的炸雞,都是推到不行的招牌菜色。

從日治時期至今,北投就是聞名海外的溫泉療養勝地,吸引為數眾多的國際觀光客造訪,走在北投街頭時不時看盡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或拘謹有禮的日本人,也因此這裡的餐廳有如味蕾共和國,中西日外皆有。北投捷運站對面的「阿馬非餐廳」,是一間自2011年開業至今已10來年的義大利餐館,主打全蔬食料理,在北投乃至台北都相當有名氣,而且是一間連葷食者酒足飯飽走出來,也不會意識到方才吃了全素宴的美味蔬食喔!

開口笑的蛤蜊人見人愛,台灣人也不例外,市民大道著名宵夜「蛤?! Huh Pot」主打正宗港粵卜卜蜆火鍋、打邊爐以及港式美食,尤其超浮誇的蛤蜊鍋更是每桌必點,鮮美湯頭嗆入酒香,還可涮肉菜一鍋二吃,搭配精心製作的叉燒、蔥雞飯、菠蘿油等港點,號稱「被火鍋耽誤的港點店」。

中國烤鴨捲餅、日本壽司、印度咖哩……在這些成功「出國」的「國際料理」中,全球化最廣、影響最深遠的,非屬義大利菜了,Pasta、Pizza、Tiramisu等,就算在離義大利十萬八千里的台灣也能享用,搖晃的紅酒杯與輕鬆慢食氛圍,無論是真想吃一口義大利,抑或想找個不那麼台的晚餐,小酒館任何時候歡迎任何人,這次我們造訪大安區瑞安街的「AnticoForno老烤箱義式披薩餐酒」,一間比你前任還迷人的義大利餐廳。

後站商圈不講求「美」,而是「真實」,這裡是市井小民的生活日常,是阿嬤媽媽拉著買菜車補貨的地方,也是許多小老闆們堆疊的夢想,藏在五金百貨與服飾鞋類批發的巷弄之間,「大稻埕魯肉飯」講求實吃實在,在後站屹立60年,用登上國宴舞台的銷魂滷肉飯,為這些築夢踏實的小店加油打氣!

復興北路興安華城附近,有間備受運匠大哥、熬夜趕稿的設計師與加班回家的夜歸人推崇的宵夜「福德涼麵」,老字號涼麵店以24小時營業、平實價格和獨門炸醬、榨菜肉絲口味涼麵而聞名,還有那碗甜甜的三合一味噌湯,這組合不出錯,且永遠在身邊。

2005年起,作為國際都市的台北舉辦「台北牛肉麵節」,評選上百家台北牛肉麵,位於遼寧街附近的「林東芳牛肉麵」每每榜上有名,這是間超過40年的老字號,自創辦人林東芳的母親傳承至今,飄香三代的好味道值得嚐嚐!

就算後來不少正宗香港餐飲登台,如「添好運」、「太興茶餐廳」等,有肉有菜的台式燒臘飯,在台灣美食界仍佔有一席之地,已融入我們的生活,融入台灣人的街頭巷尾,今天造訪台北大安路上班族的心頭好「強記港式小館」,吃一吃名氣十足的燒鴨腿與燒肉飯,晚來可吃不到的唷!

民國81年,來自馬祖北竿的老闆娘落腳台北市遼寧街,開了間24小時不打烊的道地馬祖小吃店「四鄉五島馬祖麵店」,不僅吸引在台灣的馬祖子弟回味,更在不少老饕間流傳,獨創黑麻香拌麵、黑心水餃與馬祖特色的酒糟紅燒肉、酒糟雞排,更是代表美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