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桃園‧龜山》鳥地方陝西小館-羊肉湯、肉夾饃 感受來自黃土高原上的美味渾厚

陝西特色菜在台灣不多見,最近是因為社群平台上肉夾饃的短影音狂刷,才在公共視野曝光,以餐廳來說比較有名的如東區延吉街「秦味館」以及華山「勺勺客」,但其實在桃園龜山(上龜山靠林口)也有間在地人很推薦的「鳥地方陝西小館」,小店看似簡單,好味道卻相當有特色,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

陝西特色菜在台灣不多見,最近是因為社群平台上肉夾饃的短影音狂刷,才在公共視野曝光,以餐廳來說比較有名的如東區延吉街「秦味館」以及華山「勺勺客」,但其實在桃園龜山(上龜山靠林口)也有間在地人很推薦的「鳥地方陝西小館」,小店看似簡單,好味道卻相當有特色,

桃園藝文特區有著不少知名大型餐廳,類似台中公益路獨門獨院的高大上燒烤、火鍋、吃到飽等,聚餐或約會都很適合,大興西路上的「極禾優質鍋物(桃園藝文店)」是相當不錯的一間火鍋店,非吃到飽的單點制,把握餐點食材的品質,整間店沒甚麼好挑剔的,是令人安心的餐廳。

在距離北埔老街還要開車快40分鐘的另一座山頭,深藏在五峰並立有如五指的五指山內,你絕對想不到仙樂飄飄的道觀亭台間居然有處相當Fancy的網美野餐區,在森林中吃著現出爐的窯烤披薩,歡迎來到「森窯have a Picnic」。

北埔望族姜家的祖厝「天水堂」,是建於1854年的紅磚三合院,一堂六橫格局彰顯古代宅第尊卑有別、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,其中面對正廳最左邊的外護龍,目前以「水井茶堂」之名對外開放,在百年宅邸穿梭時空,體驗有意思的客家擂茶。

客家人對土地的情懷之深,促使大城市的年輕人返鄉創業,幫助家鄉走上更好的路,北埔小鎮「Bebu春嬌粄條」是一間傳承自母親手藝的家鄉食堂,清水模風格餐廳靚膩膩,賣的是粄條、鹹菜飯、鹹豬肉等客家庄家常菜,不僅僅是美食,更是客家媽媽七十多年來的手路。

1931年創業的「柳家肉燥飯」飄香至今近百年,在城隍爺庇佑下傳承三代,簡單雋永的一碗香噴噴肉燥飯,獨門撒上提香的黑胡椒粒,再配上轉味酸菜,獨一無二難以取代,不僅是廟前美食街最主要的扛霸子,更是許多新竹人從小吃到老的記憶美食。

新竹發展最古久的都城隍廟前老城區,有許多我甘願舟車勞頓特地南下來吃的在地美食:廟口鴨香飯、鴨肉許許二姐、維縈家鄉碳烤雞排、柳家肉燥飯......等等,樣樣好吃到不行~而且各有特色,吃也吃不膩,今年參加新竹最大盛事-竹塹中元祭時,我又在火車站附近,發現了一家隱藏美食「月桃拌麵」。

大溪老街後段,近年重新翻修後的木藝文創場域附近,街角有間低調到不行,卻總是門庭若市的「韓鄉石頭火鍋」,這間每年只開10月~6月的在地隱藏版,看起來復古懷舊,卻可是只有資深老饕才知道的爆香美味!尤其炸芋頭、炸排骨酥和大香菇,更是別處吃不到的好味道。

雖然漁市的魅力在於產地即餐桌,標榜「尚青」「尚新鮮」的現撈海鮮,不少漁市內的餐廳以此主打攬客,但懂吃的老饕知道,越多觀光客聚集的大排檔,為了搶客,價位、用料也越容易變質,做了一番功課才找到離港邊有段距離,但品質手路深獲口碑的「郭鵝肉海產店」。

拾位製飯所對料理的熱情,宛如日本職人對每件事物的用心,講究微小細節的執著,是會感染給每位造訪顧客的,將吃食提升了層次,來拾味製飯所就不僅裹腹,更是場享受美食帶來精神富足的體驗,每季造訪都有不同驚喜,與對日本料理又深一層的認識,有層次的好餐廳值得推廣,尤其這種為維護品質而不接過路客的全預約制,你怎能不趕緊手刀訂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