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南‧中西》葉家小卷米粉-府城小卷米粉創始店 清甜爽口李安導演也難忘

台南小吃山頭之一的小卷米粉濫觴,是在大菜市裡擺攤的葉國所創,早期葉國擺攤賣烏魚和眼鏡魚,但因為兩者皆有季節限制,為了一年四季生意,最終改選擇遠洋漁船捕獲的大量新鮮小卷,佐以台南少見的大箍米粉,發明出清甜爽口的「葉家小卷米粉」,自此之後,台南小吃就多了小卷米粉這項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台南小吃山頭之一的小卷米粉濫觴,是在大菜市裡擺攤的葉國所創,早期葉國擺攤賣烏魚和眼鏡魚,但因為兩者皆有季節限制,為了一年四季生意,最終改選擇遠洋漁船捕獲的大量新鮮小卷,佐以台南少見的大箍米粉,發明出清甜爽口的「葉家小卷米粉」,自此之後,台南小吃就多了小卷米粉這項。
位於台南天公廟附近的「阿霞飯店」,由第一代吳錦霞創立於1940年,當年阿霞幫著老爸在天公廟埕擺攤賣粉腸、蟳丸等熟肉點心,因為真材實料手路又不錯,很快的在1959年有了自己的店面,以紅蟳米糕、生炒鱔魚、羹湯等古早味手路菜打響名號,不僅深獲好辦桌宴客的台南人喜愛,就連歷任總統從蔣經國到賴清德都是座上賓,可說一肩扛起正港老台菜的金字招牌。
誠如舒國治老師所說「我們是吃內臟的民族」,牛羊豬雞的內臟在華人巧手處理下,端出一道道營養好吃的下水、O雜(豬雜羊雜等),令外國人瞠目結舌,若你還不懂有好好處理過的內臟之美味,請來台南府城「阿明豬心冬粉」,以七十餘年功力端出一碗碗鮮嫩可口豬心冬粉,以及各式豬雜下水,顛覆害怕吃內臟的人三觀,畢竟我們本來,就是「吃內臟的民族」呀。
百年前台南人葉成在日式酒家「明月樓」學習日本料理手路,1922年自己出來開一家賣烏龍麵、蓋飯的日式小吃店,恰好那幾年台南火燒蝦盛產,葉成突發奇想以日式柴魚蝦高湯炊飯為基底,鋪滿爆炒過的火燒蝦仁,這融和台日料理的新小吃在府城一砲而紅,同業紛紛起而效尤,葉成遂捨棄了其他品項,以自身綽號正名這項獨門開創的小吃「矮仔成蝦仁飯」,開啟府城百年蝦仁飯的金字招牌。
若說單一招牌小吃是府城對外展示的櫥窗,那麼「飯桌仔」就是台南人再基本不過的美食日常,邏輯與商業自助餐有別,菜色取決當天市場採買內容,表示你能在「飯桌仔」吃到最當季的「旬」,赤崁樓旁「福泰飯桌」是80年的在地人灶腳,老字號「飯桌仔」第三代新開嶄新明亮的「福泰飯桌第三代」,繼續為台南日常開伙。
市中心精華地帶的仁愛圓環是台北最重要的金融圈之一,週遭總部大樓林立,台新總行、富邦總行及各大商銀分行都有駐點,中午餐期傾巢而出、飢腸轆轆的數千上班族大軍,攻佔仁愛圓環附近每一間平價又好吃的小餐館。今天Jun就介紹仁愛圓環週邊5間經濟實惠的小餐館,就算月底吃土也得吃點好的呀!吃吃喝喝才是人生~
市中心精華地帶的仁愛圓環是台北最重要的金融圈之一,週遭總部大樓林立,台新總行、富邦總行及各大商銀分行都有駐點,在新穎的現代玻璃帷幕大樓下,藏有不少異國料理,每當夜幕低垂、華燈初上時,如同神隱少女裡的魔法,搖身一變成門庭若市的美食餐廳。今天介紹5間仁愛圓環週遭的異國美食,從地中海、法式、義式、泰式到日式,從早午餐、正餐到餐酒館,就跟著Jun在仁愛圓環環遊世界吧~
1970、80年代,彼時台北夜生活方興未艾,不少人夜場狂歡後餘興猶在,喝多了酒又深夜時段,簡單清新又能在深夜吃到熟悉家常熱菜的「清粥小菜」曾風靡一時,是最好的宵夜良伴,全盛時期復興南路至少6、7間,甚至還會出現並排停車的盛況。
如今「清粥小菜」風華不再,但仍是台北人夜宵最佳去處,今天介紹3間台北碩果僅存的優秀「清粥小菜」,甚至可說「台北最強」:小李子、一流清粥、小品雅廚。
俗話說「好吃不過餃子」,水餃這種簡單美味的庶民美食已傳承一千多年,麵皮包餡、形如元寶,也有著發財的寓意,餃子料理方式多變,可以拿來製作成蒸餃、煎餃或湯餃,寒冬一盤剛起鍋熱騰騰餃子與熱呼呼酸辣湯,絕配組合溫暖人間。
位於市民大道與敦化北路附近的「一氣水產居酒屋」,以炭火串燒、生猛海鮮水產等料理聞名,這也是曾獲第21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-大囍門成員的嘻哈歌手陳布朗,淡出演藝圈後所經營的海鮮居酒屋,而且他還有另一個身分,就是台北市美女議員-鍾沛君的老公,讓這間居酒屋不僅東西好吃,還多了幾分八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