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北‧淡水》墨尼尼義大利餐廳(淡水店)-多人聚餐超適合 環境舒適品質穩定

以適合大眾家庭聚餐,且提供穩定口味義大利麵的淡水知名餐廳「墨尼尼義大利餐廳」,2015年開業至今也快10年了,原本是「托斯卡尼尼義大利餐廳」,我還曾有幸在其短暫開業的一年間造訪過,後來兩家分道揚鑣,但供應的服務與餐點倒是差不多,適合一家老小來淡水散心後的晚餐。
「陌生人,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生活。在此享樂乃至善之事。」
以適合大眾家庭聚餐,且提供穩定口味義大利麵的淡水知名餐廳「墨尼尼義大利餐廳」,2015年開業至今也快10年了,原本是「托斯卡尼尼義大利餐廳」,我還曾有幸在其短暫開業的一年間造訪過,後來兩家分道揚鑣,但供應的服務與餐點倒是差不多,適合一家老小來淡水散心後的晚餐。
若今天是享譽世界的設計師,賣起台灣經典小吃-滷肉飯呢?位於南京復興站台玻大樓一樓的「滷肉飯店」,是台灣玻璃自有品牌「TG」,找來無印良品商品幕後推手,知名設計師-深澤直人,以日式美學、台式小吃,以及融合台玻品牌精神,打造一間設計感十足的餐飲空間,造福了設計大師的粉絲,也造福附近上班族午餐的腹肚。
Jun是在士林劍潭出生、成長,相較繁華市區的日新月異,劍潭保有自己優雅的慢活步調,我們閒暇時光不是拾階登高圓山遠眺(是的,圓山的「山」其實在劍潭),就是到花團錦簇的士林官邸散散步,既有士林夜市的喧囂,亦有文教住宅區的靜謐,小時候爸媽時不時還會帶我們到承德路上的「富樂台式涮涮鍋」,享受一鍋白甘蔗熬煮的甘甜鍋物。
這次來到位於中山北路附近巷子裡的「橫濱家系拉麵特濃屋」,與「橫濱家系拉麵大和家」 並稱台北兩大「家系拉麵」,也是台北相當老牌的拉麵店了,「豚骨」+「醬油」的人氣組合令人難忘,脆嫩菠菜與招牌肥厚五花肉叉燒,更是最有識別度的美食!
Jun這種老家在士林、高中也在士林念書的士林仔,對擁擠夜市的人山人海又愛又恨,實在沒那麼多時間和觀光客排美食小吃,反倒每天上下課都會經過,捷運士林站一號出口的「士林站林家蔥抓餅」,抓餅內九層塔混蛋夜的迷人香氣、鐵夾拍抓蔥抓餅的鏘鏘聲,才是我的日常。
大安區成功國宅旁巷子裡,有一間不起眼的紅色招牌麵店,每到中午用餐時段,無論頂著酷暑或濕冷寒流,來客絡繹不絕大排長龍,沒有排隊還吃不到,這就是「川味麵典」,一間賣著香麻不辣担担麵、令挑嘴日本人推薦的川味小店。
「廣東客家小館」在俗稱「後車頭」的台北後站開業超過一甲子,以經濟實惠的家常美味感動人心,老店未曾搬遷,每片瓷磚卻可以維持得乾乾淨淨,就如我小時候第一次來這邊用餐時一樣,這間走過半世紀的老餐館對我來說,有著重要意義。
台北捷運南京復興站附近的「又一間商行SPAGHETTI 」,是動不動醬汁就湯湯水水的台式義大利麵裡,少有的「清炒系」,在這裡沒有台灣人習以為常的「紅、綠、白」義大利三色國旗醬汁,而是邊炒邊拌入高湯,甩鍋、收汁、乳化動作確實,讓麵體充分吸收高湯與食材鮮美,感受清炒的單純與美好。
簡單清新又能在深夜吃到熟悉的家常熱菜,「清粥小菜」曾風靡一時,可惜如今風華不再,因此「小品雅廚」在一片退場潮中登上紅榜,著實令人驚艷,菜燒得如同其名:巴掌大份量與淡雅調味,讓一向給人「出手過重」的清粥小菜,也能清新雋永、回味無窮。
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以老店「無名子」、「小李子」為首,曾經盛況空前,仍不敵時代演變,2019年「無名子」驚傳歇業,2024年「小李子」宣告隔年都更,復興南的正宗清粥小菜,僅存金馬影后謝盈萱也喜愛叫外送的「一流清粥」。